书架
休闲的我竟成了老祖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115章炒饭,酸菜椒麻鱼,落花生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其实所谓粳米、籼米、糯米,只是口感有所区别的稻米,类似水果玉米和糯玉米一般。

  它们都是人们从稻谷中一次次针对性地选种,专门培养出来的。

  上一世的糯米因为各种原因,逐渐退出了日常主粮行列,成了各种小吃、酿酒、醋的原材料。

  但大武这里妖诡盗匪横行,武风更盛。

  其余农工商的发展都比较滞后,稻米也还没培养分化出明确的粳、籼、糯品种。

  胭脂稻一出来,顾恪就忍不住了,宣布今天吃“大餐”。

  黑乎乎的熏肉拿出来,用火烧皮,以免皮咬不动,再小刀刮掉烧表面的焦黑层。

  葱姜蒜花椒齐上,还扔了一颗新到手的八角,冷水煮上。

  主要是凉山寨身处南野大山,周围没有产盐地,盐比较金贵。

  打到的野味腌制时用盐不多,更多还是靠柏树枝烟熏,去掉一部分水分。

  再挂到灶头上的房梁,每日自然烟熏,避免腐坏。

  野味本身的腥味就比家畜大,盐少了就更明显,必须用香料去腥。

  八角就是香料中的主料,去腥效果极好,且用量不大。

  家里煮肉,每次一两颗足够。

  另一边,蒸好的胭脂米拨松散,稍微放凉,再让柏姐姐用碧海劲小小地来一下,人造版隔夜饭大功告成。

  热油再加葱姜蒜炒香,炸干变黄后捞出,只留下油,把煮好的熏肉、香菇切丁,青豆米、松茸、竹笋切小片,倒下去爆炒。

  炒匀炒香后,再加入尚且微凉的胭脂米,大火颠锅,将二者快速混匀。

  一大锅胭脂米有二十来斤,在如今的女汉子般的夏岚手中也轻若无物,颠起来那叫一个挥洒自如。

  不过片刻功夫,香喷喷热腾腾的山珍炒饭就出锅了。

  另一边的春霜则在顾恪的提醒下,处理着几条大草鱼。

  剖开鱼肚,去鱼鳍、刮鳞、去内脏、掏腮、扣牙,鱼背也来上一刀,让它们能更安详地躺平,再给鱼身上改一字花刀。

  冲洗干净血水,给它们伤口上撒上充裕的盐。

  葱姜与麦酒混合搓揉,再将其均匀涂抹在鱼身上,腌制一刻钟,进一步增加鱼儿们的安详程度。

  烧热油,将腌制好的鱼儿鱼皮那面朝下放进去。

  这时不要急着惊动它们,等上片刻,鱼皮定型后再轻晃铁锅,使鱼受热均匀。

  煎好一面,趁鱼儿不注意,快速翻面再煎,两面金黄即可放进铁盆备用。

  鱼儿们准备妥当,接下来就是汤汁。

  放油,加入鲜青花椒炒变色,再加入葱姜蒜爆香,倒入麦酒、清水、盐、酸白菜条,磨成粉的虾皮顶替味精提鲜。

  汤汁烧开后,浇在铁盆里里的鱼儿们身上,让它们完成最后的升华。

  撒上油酥豆子和葱花,一盆盆酸菜椒麻鱼就做好了。

  早已等着开饭的众女一哄而上,将这些香喷喷的鱼儿端上了桌。

  另一边还有人开始从恒温大缸里取出山珍炒饭,给每个人都添上一大碗。

  顾恪看了看众女,发现小满口边已经不争气地留下了眼泪,其余人喉头鼻尖也在微动。

  他笑了笑,端起面前的大碗炒饭:“好了,大家开饭。”

  随着他扒下第一口饭,小茅屋里碗筷碰撞声顿时密集起来,其间还有小满含糊地叫好声。

  顾恪却也顾不上去看别人吃饭的场景。

  炒饭入口,他口中顿时流出感动的眼泪来。

  多久了,多久没有吃到这熟悉的味道了。

  颗粒分明的炒饭,混合着油脂香气,让他想起了读书时学校旁边的炒饭小馆子。

  从最经典的扬州炒饭、回锅肉炒饭、盐煎肉炒饭,再到腊肉、香肠炒饭、泡椒鸡杂炒饭,还有诸如土豆肉丝,木耳肉片、宫保鸡丁炒饭等等,应有尽有。

  嗯,当然,很多炒饭的味儿都不正,比如扬州炒饭就偷工减料。

  不过那小馆子的炒饭大多在五块上下,便宜的四块,贵的六块,价格极为亲民。

  怕不够吃还能点大份,贵上一块钱,多加一大坨饭。

  配料?那当然不可能多加。

  再附送一碗菜汤、一小碟泡菜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