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山寺杏花之寻亲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四章 城里的月光(五)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听了李氏的话,张氏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又作势要打她,这才说道:“你这孩子,咱们做的这样好,怎么会卖不出去?你可别瞎说。”
那神情是颇为认真的,仿佛在争辩什么。
见状,阮玉萍便赶忙道:“是了,姥姥做的面条,怎么可能卖不出去呢。姥姥啊,你快把臊子炒好吧,万一有人来吃面,没有臊子就不好了。”
张氏听了,这才赶忙炒臊子去了。
像是掐着点似的,周氏也在这个时候将二十个烧饼拿了过来,让阮玉珠点了点数量便离开了。她的铺子现在已经有客人了,耽搁不得。
望着她离开的背影,李氏心道,这周氏赚得也是辛苦钱啊。现在都将烧饼做好了一批,可见起得有多早。谁都知道,这烧饼最是费时。
随着张氏开始炒各种臊子,渐渐地,厨房里的香味便传来出来,给晨曦中的菜市场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嗯,好香啊,这做的是什么?这铺子是什么时候开的,我怎么没见过啊?”
“是啊,我记得这里以前好像是一家卖调料的店。”
“想来是有人盘了下来做吃食了。”
对此,阮玉萍便上前道:“各位,这是我家新开的面馆,专门卖手擀面。可以只吃面条,也可以添钱加一个煎鸡蛋和烧饼。这可是我姥姥秘制的哦,祖传秘方,味道非常好,保管你一吃难忘。”
“既然这样,走,我们去叫一碗试试。”刚刚说话的那四个人说着便进了铺子,一人点了一碗臊子面,加了一个煎鸡蛋。其中两个还一人买了一个烧饼,因为阮玉萍老是跟他们推荐,说这烧饼就这面汤有多好吃。
而张氏听见客人来了,麻利地将早就擀好的面丢进李氏烧得滚沸的水,不一会儿便出锅了。按照个人的口味,又浇上了浓浓的臊子,加上一个张氏秘制的煎鸡蛋,阮玉珠便将面条端了上去。
面条是雪白色的,菜是碧绿色的,煎蛋是金黄色的,加上红油辣子,光是看着就赏心悦目。几人吃了一口,便再也停不下来。
那没有买烧饼的两人见另外两人吃得满头大汗,也一人叫了一个烧饼,就着面汤吃了起来。一时间,整个店里都是“唏哩呼噜”的声音。这声音原有些粗鄙,在张氏几人听来,却像是仙乐一般动听。
等四人付了银子后心满意足地离开,一边走一边道:“这面的确不错,下次来卖菜我还来这里吃。”
“可不是么,一碗面下肚啊,浑身都暖和了。”
玉萍拿着一个木箱收钱,玉珠则开始将碗端进灶间洗了。原本她们还预备了一个木桶用来装厨余的,可是,因为有烧饼的缘故,汤都被喝干了,便暂时没有厨余。
就这样,打开了局面后,陆陆续续地便有人走进来光顾。有像刚刚那几人那样的早早便来城里卖菜的人,也有饿了一晚上一大早便出来觅食的。
但无论是哪一种人,都是被铺子里传出来的香味吸引过来的。张氏说的对,她的那些臊子准备的特别齐全,几乎所有口味都有,来店里的顾客几乎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
就这样,不到一个时辰,店里边来了好些人。到最后,因为铺子太小的缘故,有些人只好站在外面排队。
至于烧饼,早就卖完了,玉珠赶忙去了周氏的店里又拿了四十个烧饼过来。
很多人都是见人吃着香,好奇之下自己也点了一个烧饼就着面汤吃,结果发现味道真的非常的好。
所以,虽然来了上百个客人了,但是阮玉珠却是一点厨余都未收集到的。
而周氏惊讶于这个店卖烧饼竟然卖的这样快,便走了出来看了几眼,从她的观察来看,店里的客人几乎就没断过。虽然现在已经过了吃早饭的时间,但店里依旧断断续续地有客人上门来。
也不知道是因为第一天开张,大家图个新鲜,还是因为味道真的太好了,所以会长久的好下去。
周氏自然希望是后者了。
不过,实话实说,她上次也是尝过的,觉得也就那样。
就这样,一直忙到半上午,张氏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直到没有客人进门,张氏便扶着腰走出来坐着休息,一边捶打腰一边开心地说道:“秀霞,臊子都快卖完了,你赶紧去菜市场里挑拣些菜回来。趁着这会儿没人,我们再做一点,我估摸着午饭和晚饭的时候还能卖出去一些。”
李氏听了,赶忙起身去二楼取了银子,这才提着篮子去菜市场买菜去了。刚走到门口,又折了回来道:“玉珠,去给你姥姥捶背。玉萍,你注意一下门口附近,你爹会带着弟弟妹妹来。他们还没来过,我怕他们找不着这地。”
按理说应该到了的,可现在都不见人影。
“嗐,你赶紧给我买菜去。他一个大男人,哪里就这样金贵了?嘴巴下面就是路,没来过,不知道问嘛!”
闻言,李氏哭笑不得,她这个娘可是真的敢说。又想到若是自己再不去把菜买回来,估计她会发飙的,提着篮子就小跑了。
见状,阮玉萍和阮玉珠捂着嘴笑了。她们这个娘,在家也是厉害的,到了张氏这里,却一样是乖乖的。
李氏以为阮大朗会乘车来,毕竟四个孩子都小,最小的还需要背着。若是走路,他一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要是有人调皮,那就完蛋了。
哪知,阮大朗真的是带着四个孩子走路来的。也亏得因为朝廷花了大力气打拐,加上之前打拐司的全国巡回宣讲,以及各地志愿者系统的迅猛发展,现在城里环境好,花子很难立足。
要不然啊,要换了以前,像阮大朗这样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的,很容易成为花子的目标。稍不注意,孩子便被花子拐走了。
就拿上个月来说,易县城里就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
一个神色慌张的大人紧紧抱着一个大声哭泣的孩子,任凭孩子捶打哭泣,就是不放。见状,逛街的人便起了疑心,将那人拦了下来,百般问询。
附近的志愿者也赶来了,又让那人自报家门,说是要去县里核实他的身份。虽然最后证明只是误会一场,但足以说明现在无论是志愿者还是一般群众的打拐意识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没有异常还好,若是有异常,马上就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