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明末金手指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大秦文化节(上)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设置宪法,他也不是不想真正做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君王。
但一则时代的局限性还没有得到解除,大家更习惯有一个君王在上面号令一切,还做不到民.主。至少,百姓的识字率不到10%,这样的情况下选出来的几乎都是当地的的士绅,而他们直接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以及初级资本家的利益。在没有办法限制他们的行为之前,张弘斌不打算那么快进入宪政。
转眼,此刻已经是公元1634年的春季。
春耕已经开始进行,张弘斌等人要忙的时期同样也是多不胜数。有时候张弘斌也不由得调侃一下,说如今那么点地盘都有那么多事要去管,那么当领土继续扩张开来,岂非要活活累死他们了?
这话大家也是笑笑就算了,别的势力都习惯维持原有的行政模式,直至统一江山再慢慢处理。在这个过程之中,军事为首要税费支出项,教育和卫生什么的被直接忽视掉。如此,需要处理的事情就少了许多。
张弘斌这边却是在步步推进的过程中,不断更改着旧有的行政模式和收税形势,甚至设置了新的行政机构。代价也很明显,首先会受到抵触,需要慢慢调节妥协。其次是官员需要适应的过程,所以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最后是需要关注的地方多了,那事情自然也会多起来。
但好处也很明显,那就是当大秦彻底习惯了这样的行政模式之后,而且作为例子让全天下人看到这种行政模式的好处之后,逐步推广起来就容易得多,最重要的是早期已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官员,以后占领了新地盘就可以派人去上任,如此能够最快速的消化掉新打下的地盘,并最高效率的让这个地方的百姓认同自己。
百忙之中,却不想春香却是拿着几张稿子,快速的闯入了办公室之中。
“怎么了?都那么大的人了,还那么莽撞。”张弘斌抬头看见进来的是她,温柔的笑着问到。
“最近通过专门的线人,在浙江拿到了这份报刊……当前先别纠结为什么江浙那边也办起了报刊,您还是看看这份报刊上面的这篇文章好了。”春香把手中的文件递了过去。
张弘斌看了看,只见上面自上而下写着一个标题:《华夏文明最匮乏之地》
一开始看这篇文章,还以为是写后金或者南方一些蛮荒之地什么的,谁知道看了开头两行……好吧,原来是大秦!
在这篇文章里面,把大秦描写成为一个文化尤其是华夏文明匮乏的蛮荒之地。在这里的百姓已经忘记了华夏的灿烂文明,只懂得追逐铜臭和战争。在这里完全没有诗词歌赋的土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