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明末金手指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章 讨论新盐政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绅可以不理他,他也可以不理士绅,因为他有足够的后备人才,不想当官的话别人自然会补上,没什么好担心的。

  但若是胆敢反抗,或者有不轨的心思,已经获得了直接利益的各个阶层,会直接把刚萌生出一丁点苗头的家伙给灭掉。说到底,就是旧势力被完全孤立,成为了帝王、二党和人民的 对立面。再加上舆论的引导,使得他们不管做什么,都不沾大义,又给不出更好的利益,所以除了妥协就只能乖乖等着家族被没落而已。”黎落分析到。

  说到底,还是钱啊……

  崇祯叹了口气,此刻大明财政难得才好上一些,却也经不住那么多的开销……只能等一两年再慢慢普及了。

  “说起来,臣刚刚在他那里购买了大规模晒盐法的技术。通过这个技术,在山东开设若干个盐田专门用于晒盐,经过简单过滤加工之后出售给大江南北,应该也可以获利不少。同时也顺便把盐政给改改,以前那套让江浙的盐商富得流油,每年赚的钱何止六七百万,却只挤出二十几万作为盐税上交,着实是可恶。”黎落突然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立刻汇报到。

  “那爱卿觉得,新的盐政应该怎么改?”崇祯也表示赞成。

  盐商欠修理不说,而且后期当流寇进入中原之后,他们还停止了运送,若非鞭长莫及,崇祯真想直接全给抄家。

  “经过新技术制造出来的盐,都是上等的雪盐。不过张弘斌那里似乎也有特殊渠道可以买到大量的盐。而他们那里的盐同样是雪盐,价格却只是我官盐的十分之一。微臣也看过,这个技术晒盐的话,盐的产量可比以前提升数十倍之多,到时候海盐只怕就算十个仓库都未必装得下。按照微臣的意思,最好也直接按照现有官盐的十分之一价格出售比较好。”黎落考虑了一下之后说道。

  “这样岂非亏得要死?”崇祯有点不爽,南方那帮家伙官盐卖得那么贵,直接卖那么贱岂非亏死?

  “非也,实际上这样才好。过去我们的盐政就是定价太高,所以使得私盐泛滥。若是我们卖出一石的官盐,私盐却出售了十石,那么最后十一石盐,我们其实只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