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皇兄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章 三更合一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回来的时候,正好撞见屋里有人出来。
小翠殷勤地迎上去:“郎君,这就走了?”
班哥面无表情丢给她十两银子:“好好照顾我阿姆。”
小翠捧着银子惊喜不已,忙不迭将银子拿给郁婆看:“郎君真是年轻有为,随手一拿就是十两。”
郁婆坐在织机前,眼神慌张,余惊微消,半刻,她强撑不住,身子一软,歪了下去。
小翠惊呼:“阿婆!”
宣阳坊赵府,宫里来的宦官将信送进书房,赵阔接了信,心中诧异,面上镇定,打发人将银子奉上。
宦官假装婉拒:“赵公客气,您是三公主的外祖父,老奴能为公主和赵公办事,是老奴的荣幸。”
赵阔手一挥,送到宦官手里的银子又多了两锭。
宦官含笑告退。
赵阔身边的随吏鄙夷道:“阉人贪财,厚颜无耻。”
赵阔道:“宫里就是这么个风气,他们做了阉人,不借机敛财求赏,又有什么盼头。”
随吏道:“赵公仁厚。”
赵阔摆摆手,一封信捏在指间攥紧又放下,迟疑不定。
随吏道:“三公主鲜少与府里来往,今日怎地忽然修书一封?”
赵阔也是疑惑,故而迟迟未能拆开信阅看。
他这个外孙女,虽然看似年幼天真,但人情世故通达,自那次来过赵府之后,得知赵家有意与她撇清关系,便再也没有亲近过赵家。
有时候他不是不动摇,宝鸾圣宠隆恩,日后出宫开府尚驸马,圣人一定不会亏待她。赵家亲近一位得宠的公主,日后能得到的好处自是少不了。
这些年来,赵家其他人一直对此不满,认为他不该断绝赵家人与宫里的往来,更不该疏离宝鸾,可是他们哪里知道他的苦心?亲近宝鸾虽好,但那点子好处,和赵家可能要为此付出的代价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宝鸾是宝鸾,赵家是赵家,圣人可以不为当年的事迁怒宝鸾,但他不可能待见养出一个疯子的家族。
若赵家人时常到宫里去,圣人见了他们,只会一次次想起当年的事,想起疯了的赵妃,想起那个女人曾想放火,带着自己刚出生的女儿一起赴死。
宝鸾再受宠,也只是个公主,赵家没必要为个公主冒险,断绝宝鸾和赵妃的关系,只在前朝尽心用力,才是赵家最好的选择。
“信中若无要紧事,你便替我回信一封。”赵阔将信丢给随吏,自己坐回几榻上,拿出一本诗文集欣赏。
随吏拆开信看,犹豫不决:“赵公,族里是否曾有走失的孩子?”
赵阔从书后抬起头:“走失的孩子?”
随吏将宝鸾信中所写念给赵阔听,困惑不解:“三公主为何关心这个?赵公,是否差人去问问?”
赵阔眉头紧锁,想起一件不相干的旧事。
几年前曾有妇人在赵府门口拦截他的车马,说有要事相商,还说自己是当年在赵妃身边伺候的宫人。当时他正官途亨通,一听那妇人自称朝阳殿旧人,躲避都来不及,怎会让她进府门?
没有当场打死她,已是他手下留情,若他再狠点心,那妇人早已死无全尸。
赵阔不知自己为何突然想起这件旧事,一听宝鸾说要寻族里走失的孩子,心里就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赵阔揉揉眉心,心想或许是昨夜没有睡好,所以今日才会心绪纷乱。他随口吩咐人去族里问问,未再上心,将宝鸾的信扔到一旁。
拾翠殿。
宝鸾在花庭的回廊里坐着,伸长脑袋往外看。看了不知多久,一个等候已久的身影窜进眼中。
宝鸾高兴地迎上去:“班哥,你总算回来了。”
班哥挤出一个笑容:“殿下一直在等我吗?”
宝鸾细声细气:“是,我一直在等你。”
黄昏的余晖洒在少女细碎的额发间,她光洁的额头下两道细眉微微挑起,活泼可爱的笑容对着他,雪白鹅蛋脸吹弹可破,一颦一笑,皆是天然风流。
她轻盈地挪着步子,走两步便停下来看他,眼神那般温柔,像春日里的青山绿水,脉脉盈盈。他忽地恍然,明白为何众人皆想同她亲近。
班哥的沉沉心思全都消散,他藏好自己所有的疑虑,在宝鸾的目光中做一个忠诚的随奴。
“我给你留了杏酪和金团,中午我吃了几口觉得好吃,你也尝尝。”宝鸾示意班哥进屋去。
班哥将点心吃得精光,宫人们羡慕不已。
公主虽然待人好,但鲜少特意为谁留点心,下午御膳房送点心来,公主全都尝了一遍,挑出两种最可口的点心留下,说要给班哥吃。
这小子,真是得了天大的运势,竟让公主如此厚待。
宝鸾问:“你是不是喜欢?我就知道你喜欢。”
她自问自答,仿佛很是自信,班哥咽下最后一口甜得发腻的金团,唇齿间皆是他不喜的甜味。
他真诚道:“殿下怎知我喜欢吃这些?我许久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杏酪和金团了。”
宝鸾笑眼弯弯:“你喜欢就好。”
不一会,宫人全都退出去,宝鸾招招手,让班哥与她同坐几榻。
班哥道:“我身份卑微,不能与殿下同坐。”
宝鸾道:“你日后不是还要狐假虎威吗?连与我同坐都不敢,又如何威慑他人?”
班哥坐下,双手乖巧放在膝上,像是世间最老实本分的人,视线低垂。
宝鸾贴近瞅他,手指抵住他的下巴抬起来:“班哥,你在笑。”
班哥喉头微耸,目光深深,呼吸少女的气息:“殿下,我不能笑吗?”
宝鸾夸他:“你笑起来好看,我怎会不允?”
班哥道:“殿下是在看我,还是在看自己的阿娘?”
宝鸾被戳破心思,双颊窘红,低声道:“我以前怎么没发现你和阿娘长得像,要是早发现……”
班哥问:“早发现如何?”
宝鸾声若蚊呐:“我便日日看着你笑。”
班哥摸摸自己的脸,道:“其实也没那么像,只是眼睛和嘴巴笑起来的时候颇为神似。”
宝鸾抓住他手臂:“那你再笑笑,好不好?”
班哥脸一烫,点点头。
立冬之后便是冬至,圣人携皇后从太极宫出发,至城南圆丘举行冬至祀。宝鸾趁机又跑去朝阳殿探望赵妃,用自己带出来的东西将朝阳殿收拾得更宜住。
两个大包袱重得能压断人后背,班哥一声不吭将东西背到朝阳殿,又一声不吭按宝鸾的心意,拾掇朝阳殿。
这次赵妃没再抱着枕头哄睡,她张着骨溜溜一双黑眼睛安静地看他们忙前忙后。
越是深冬,永安宫越是热闹。太史局的五官灵台郎测出今年长安或许有场大雪,这一消息对于久不见雪的长安人而言,无异于是件稀奇事。
宫里宫外盼雪,文人墨客做好准备为今年的长安之雪做诗颂赋,留在长安辞旧迎新的各国遣使们亦备好了礼物讨帝后欢心。一场雪,万众瞩目,以至于元日大朝会,皇后公然出现在含元殿,同圣人一起接受各地官员的朝贺,都无人置喙。
太子巡察江南西道水患,至今未归。圣人派人催促,劝太子早归,皇后截然相反,去信勉励太子,劝他体察民意切勿草率了事。
太子回了圣人的信,却没有回皇后的信。
崔鸿自含元殿归家,一进书房,大发雷霆。
康乐闻讯而来,一进屋险些被飞来的墨砚砸了脚。
“这是作甚?你出门一趟,竟像是吃了炮仗!谁招你惹你,你找那人撒气去,在家发什么火,我们欠你不成?”康乐高声呵道。
崔鸿气喘吁吁倚在书案边,满腔怒火被康乐一斥,顿时收回七分,余下三分,用来皱眉。
康乐命人进屋整理满地狼藉,也不管崔鸿脸色如何,强势将他拽回寝屋。
关上门,康乐褪去他的衣物,搬掉暖炉,开了窗让他在窗下吹冬风。
吹了一会冷风,崔鸿打个喷嚏,神思清明,可怜巴巴回头求康乐:“玉娘,让我穿衣罢。”
康乐坐在榻上冷笑道:“宰相大人,您尽管动怒,我们这些不长眼的人,皆是供你发泄打骂的。”
崔鸿自知有错,面色惭愧:“我也没骂谁,也没打谁,只是一时怒火攻心,摔了几个不值钱的物件罢了。”
康乐道:“你摔的那个砚台,也是不值钱的物件?”
崔鸿这时方想起砚台是康乐年少所赠,懊恼不已,低头认错,又是发誓又是讨好,千言万语说尽,总算得到康乐网开一面。
康乐亲自为他穿衣,刚才的那点子气恼早就消失,心疼道:“只是一个大朝会罢了,就算她接受万民朝贺又如何,登高必跌重,且让她得意一阵。”
崔鸿惊到:“玉娘,你知道皇后今日出席大朝会了?”
康乐对于自己丈夫偶尔的迷糊感到无可奈何,他总是会忘记她是一个公主,一个深受太上皇喜欢的公主,一个曾经执笔草拟圣旨的公主,她的天地和他一样,并不因为她身在后院而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