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唐挽歌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挽歌 第22章 党项人的野心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p>因为王友才的命令,花船老板就特别留意地偷听他们的谈话。原来他们来自灵州,是党项人。他赶忙连夜向王友才汇报了这个情况,王友才原本打算今天就过来向杨无病汇报,那几个党项人就找上门来买东西。他们要的货物数量特别巨大,特别是农具,包括水车之类,甚至还要求雇几个工匠过去。</p>
<p>他们对王友才伯父的漫天要价并不还价,只是要求要尽快拿货。由于这件事情太诡异,王有才就推口货己不多,请他们稍候几天,稳住那几个人后,就匆匆忙忙过来向杨无病汇报。</p>
<p>杨无病想了一会儿就问王有才他有什么看法。王有才道:”党项人远在西北,那地方苦寒之地,水源奇缺,生产力落后,农业并不发达。如果罗世豪真的是党项人几年前就派到西川来的探子的话,只能说明党项首领野心太大了。东西只要他给的起价,可以卖给他,雇用工匠一定能不同意。”</p>
<p>杨无病说道:”我也是这个意思,还要补充两点,第一我担心罗士豪这里是党项人联系土蕃和南诏的一个据点。但对于他们进展到什么情况,我也没法判断。第二就是今后要加强对罗士豪的监视,如果人力不够就从你哥哥那里抽调一批人过来,特别是大庙山的那些道家弟子,干这一行应该是他们的拿手好戏。”王友才也深以为然。</p>
<p>第二天一早杨无病和孟昭图以及崔安全,李万昌及各自家人两百多号人在北门告别王有才及郭琪罗士豪等人,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由于老弱居多,天气酷热,他们七八天才抵达涪城。</p>
<p>杨父与王有德早就得到讯息,为大家准备好了一切。涪城郡守王大人在越王楼为老领导崔安潜,孟昭图接风。</p>
<p>在闲谈中得知,由于赵大人搭上田令孜的线,已经高升。数月前就携家小前往长安了。小杨心想:”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啊,希望别在长安碰到就行。 ”</p>
<p>宴会己毕,王大人邀请崔安潜去衙门歇息,看来两人打算秉烛长谈了。</p>
<p>杨无病也和众人来到自已在涪城的别院安歇。他给双方做了引荐,大家乘着醉意坦诚相见,谈得甚是融洽。</p>
<p>杨父对孟昭图和李万昌的才能很是欣赏,把自己家在绵阳的这处别院送给他们暂且居住,并请他们把家小安顿好之后共同前去梓潼,二人也甚是爽快地答应了。</p>
<p>众人安歇之后,杨父又把杨无病叫到书房,父子数月未见甚是亲热。</p>
<p>杨父首先把现在梓潼的情况详细地向自己的儿子详细说了一下:”今年的棉花已快到采摘季节,看样子应该是个丰收年。纺织坊又招了一千多号妇女,正在培训。染色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一个老匠人已经成功地解决了棉布脱色这个难题。颗粒**制造工艺已比较成熟,由于张真人的大力支持,大概制造了五万斤**。其它方面的发展也很令人满意。唯一停滞不前的就是火枪的膛压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的解决,用定装**,如加量射程远,但容易炸嘡,但减少用药却射程不远。没办法,雍十一只好加厚膛厚,但一来沉重不方便携操作,二是用铁量上升,成本太贵了。还有就是枪上板机弹簧。,现在也没找到合适的方法,弹簧太脆了,而且容易断,弹性也不够。没办法之后改用板簧片,但灵敏度不够,不容易击发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