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唐挽歌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挽歌 第24章 未雨绸缪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三人商量来商量去,最终决定:按杨无病昨晚提出的建议执行,而且事不宜迟,处理完之后,王父及所有的家眷和仆人立即前往西川。王有礼仍回神策军,到时看情况再说,杨无病和王有信最后再行撤离。</p>
<p>王有礼离开后,王友信就马上招来了所有的家丁奴婢丫鬟和各庄庄头,把大致情况向他们说了,最后说道:”你们多的有跟了我王家几十年的,少的也有几个月了吧。今日之事不能外传,一旦传出,我不会客气的。凡是愿意跟我王家前去西川的,我王家一定会保证你们有安稳日子过。如果不愿去的,我王家也会给你们发足盘缠各自去投亲靠友。”</p>
<p>说完他叫管家拿出了所有人的卖身契,凡是不愿意去西川的就拿走自己的契约,然后去帐房那里领盘缠。结果只有几十号新来的仆人和家丁去领了盘缠。他们向王友信瞌头谢恩之后就各自散去,但绝大多数都愿意随王家前去西川。看来王家平日里对自己的家仆也不薄待。</p>
<p>那妇女也拉着孩子惊慌失措地站在一边,只是眼巴巴的看着杨无病。</p>
<p>杨无病叹了一口气,上前说道:”大姐,你愿不愿意跟王家人去西川。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会写一封信给你,到了涪城,你拿这封信去找这个人,他会妥善解决你的生活的。”</p>
<p>到了这步田地,那妇人哪有不愿意的道理,忙不叠的答答应了下来。经过了解,这妇女不但粗通诗书,对算学也多少知道一些,特别是纺织和刺绣更是拿手,在这个时代的女人中,也算是一个人才了。</p>
<p>于是杨无病给王友德写了一封书信,把情况大致说了一下,让他根据这个女的自愿安排一个合适的活干。当看着那女的把这封信视若珍宝的揣入自己怀里的时候,他回想起自己当年拿到九院的招聘书时候的情形,心情一下就变得灰暗了起来。</p>
<p>在王友信安排下,王家一下子变得鸡飞狗跳起来了,各人都纷纷忙着主人交待的事情。杨无病不理这些,早饭后又回到卧室闷头大睡,因为他第二天还要去拜访崔安潜大人。</p>
<p>第二天一大早,他也没有带自己的家人,只是让王有信派了一个熟悉长安的仆人给他当向导,两人骑着马一路沿着朱雀大街向南走去,路途所见,仿佛天堂与地狱并存。</p>
<p>沿途的酒肆饭店是人满为患,一个个富家子弟喝得满脸通红,由各自的奴仆扶着,嚣张而去。而大街两面却蹲满了城外的流民,一个个面有饥色,衣不褒体。随时能看见当众抢人的,而路过的官兵确无动于衷,偶尔还有尸体被人一车车拉出城外去,这些都是活活饿死的。</p>
<p>两人很快来到崔安潜的府邸,听他通报了自己的姓名,守门的家丁忙恭敬的请他进去并说道:”老爷已经吩咐了,说如果是西川的小杨先生前来,就请径直进去。”</p>
<p>进得大门去,杨无病仔细打量了一下。这是一个三进的四合院,很是简朴,但是池塘水榭什么的一应具备。他目力惊人,老远就看到池边的亭子里崔安潜正坐在那沉思,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正在看书,估计那是他的女儿,于是就走了过去。听到脚步声,那女孩忙提醒父亲有客来访。</p>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