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唐挽歌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挽歌 第26章 举家迁移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p>杨无病心里冷笑:知道个毛,那小子跑的比兔子还快,还留下众多大臣替他们挡子弹。不过转念一想:话说自己已经掺合进来了,或许引起历史的改变也说不定的。于是忙提醒道:”这可很难说啊,请有礼兄加强监视,咱们的人要尽快撒走。我担心到时人心大乱,大家一窝蜂地向西跑。进川之路险要窄小,人多就会影响到我们的物质钱财运送。”王有信深以为然,就告辞杨无病前去催促佣人们加快行动了。</p>
<p>杨无病走出屋去,叫来跟随自己的十几个手下,见大家都休息够了,一个个精神抖撒,也很高兴。就向他们把现在的情况说了一下,除了留下两个跟随自己行动之外,其他的都全去听从王友信的安排,协助他转移家眷和财物。大伙儿都轰然答应,然后就忙去了。</p>
<p>这几天杨无病也没到处乱跑,就在王家协助粮食的隐藏和人员的调配。杨父收到这边的信息也飞鸽传来了书信:说那边在涪城,梓桐,许州乃至以成都都做好了人员的接收准备工作,并且还派了大批的车辆和人手前往阳平关接应这边过去的人。李万昌也请求尽量在长安大量招募工匠带往许州,因为他现在负责作坊人员管理这一块,随着产能的提高,作坊规模不断扩大,深感熟练的匠人不够用,也来不及培训,所以希望能从这边招募一批过去,好解燃眉之急。杨无病想:看来李胖子还是懂得人才的重要性嘛!</p>
<p>在王友礼的牵线下,小杨毫不客气地拿起锄头大肆地挖朝廷的墙脚来,不长时间就拐走了不少匠作监的熟练工匠,其中不乏很厉害的皇家御用设计师。</p>
<p>想来也是,现在朝廷哪还顾得上这些匠人啊,他们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而且人心惶惶,杨无病拿出优厚的待遇稍一引诱,大家就拉家带口的投奔来了。</p>
<p>脚不沾地的忙了半个月后,终于送走了所有该送走的人,前后十几批一共五千多人,也算是个大工程。好在计划得当,保密也做得不错,所以并没引起朝廷的注意。此时,匿大的院子就剩下王有信和杨无病及十几个精干的手下了。</p>
<p>晚上,整个长安城沉浸在如水的月色之中,只见远处寥寥的几盏灯火。三人坐在花园的亭子里面饮酒,也算犒劳一下这段时间大家的辛苦。</p>
<p>酒过三巡,王友信喝得有一点醉了,他怔怔的看着杨无病道:”杨兄弟天纵奇才,算无遗策,能搞出如此的大手笔来,若放在当今朝廷,绝对前程远大。我王家追随杨兄弟,并不后悔,但兄弟如能道出自己的壮志,我等也好心里有数。”</p>
<p>王友礼听了连忙阻止道:”大哥,你喝醉了吗?杨兄弟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父亲不是吩咐过我们,只要尽力配合就行了吗,你问这么多干什么?”</p>
<p>杨无病这时也有几分醉意了。他把玩着眼前的酒杯,苦笑一声道:”壮志,我有什么壮志啊?王大哥,你也看到了当今的长安城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形,你愿意这种事情经常在自己眼前发生吗。谁无父母?谁无兄弟姐妹?谁愿意过着这样猪狗不如的日子?虽然今天我们还能吃着饱饭,但你看大多数的天下百姓呢,他们饥寒交迫,易子而食,这还是人过的生活吗?如说壮志,我的壮志也很简单,就是要阻止这种事情继续发生下去,不要让这些惨状再次出现在我的眼前。至于说黄巢所谓的替天行道,我现在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两位兄长,黄巢一旦原形毕露,残忍远远超过当今朝廷。”</p>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