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李宪萧姵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章 骑兵排踹营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李宪身边留下的核心部队,都是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少年组成。这些人要么跟着韩云山当过土匪,要么就是从小要饭的,可以说什么苦都吃过。

之所以采用这种变通方式,就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李宪没有办法系统训练军队。

少年人思考问题肯定不周全,但是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所以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少年人都有英雄梦,容易崇拜英雄。

李宪在过去数月连续小试牛刀,不仅弄回来大批财富,甚至还得到一座县城,可以自己当家做主,让这些少年由衷的崇拜。

加上侦察连长郭小乙认为自己是李宪拖着一条断腿舍命救回来的,自己的这条命就应该属于自家公子李宪。

在平日里,郭小乙把自己当叫花子听来的所有好词,比如说浑身是胆、义薄云天、智勇双全等等,全部加到李宪头上了。

李宪的个人崇拜,就是从郭小乙侦察连开始的,始作俑者就是郭小乙。

对于李宪来说,仅仅是崇拜自己还不行,必须做到执行自己的命令毫不犹豫。

所以他最看重的一条,就是少年人基本上没有什么瞻前顾后的毛病,头脑一发热就冲上去了。

就像现在,李宪竟然带领七十人杀向敌人六百多人的一座兵营,侦察连第一骑兵排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而且一个个劲头十足。

王节和张彦是地头蛇,李宪早就想留下他们十一个人。先前一番推托之词,不过是给自己找个台阶。

李宪故意推三阻四,目的是要说明:“是你们自己坚持要留下的,那就要遵守我的规矩。我的军队和以往的任何军队都不一样,军规军纪也完全不同。如果你们选择留下却又不遵守军规,那就要领教军法无情。”

李宪他们需要保存马力,同时需要悄悄接近王官屯,所以速度很慢,王节和张彦等人步行也能跟上当向导。

看见李宪一再要求往北走,王节终于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公子,你为何不就近攻打南门兵营,反而舍近求远冲击北门兵营?”

王节的疑问,其实也是所有人的共同疑问,但是李宪肯定不会解释。作为一个总司令,李宪不可能把自己心里的所有谋划内容说出来。

一次大规模的战斗,是由不同的战斗节点串联而成。作为每一支参战部队,他们只需要完成自己份内的战斗计划就行了,没有必要知道太多。

这个年代的人都非常迷信,加上宋徽宗赵佶无下限的鼓励道人装神弄鬼,所以更加促成了层出不穷的怪诞诡异之事滋生。

宋徽宗赵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希望老百姓从心底承认他们赵家是“奉天承运”,不是其他什么人都可以弄把宝座放在屁股下的。

可这样一来,反而让大宋陷入了一个自食恶果的灾难境地。四处造反的人全部都打着“奉天承运”、“替天行道”的金字招牌,甚至还出现了入云龙公孙胜这样弄虚作假的道士,在里面推波助澜,兴风作浪。

李宪需要尽快树立无上威望,当然明白借力行船的道理。

针对大家的疑惑不仅没有解释,他反而故作神秘微微一笑:“山人自有妙计,天机不可泄露。你们只要按照我说的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就行了,其他的不必多问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