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我真是大昏君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一章 地瓜地瓜,额是土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地土豆?土豆?

  叶轩也不确定,眼角的余光看到刘若愚表情有异,似有话说,便伸手一指,“有话就说,朕不怪罪。”

  刘若愚赶忙躬身奏道:“奴婢好象听说过土豆,在上林苑似有种植,皇爷可命人取来辨看品尝。”

  马铃薯又叫土豆,在明末传入中土,由于其品种上的特殊与罕见,仅有达官显贵方能享用,老百姓绝对吃不到。

  而明代上林苑有专司蔬菜种植的“菜户”,在筛选、培育马铃薯上有一定技术优势。

  但它毕竟是服务于宫廷的机构,既不会大面积栽种马铃薯,更不可能将薯种和种植技艺传入民间。

  直到明末清初,战乱导致上林苑荒废,那些“菜户”流落民间,土豆的种植技术才逐渐传播开来。

  呵呵,原来土豆就在咱自家园子里种着呢,还瞎找啥,这可太省事了。

  叶轩目光转向徐光启,笑着说道:“上林苑改为新作物试验场,由徐爱卿指导管理。另外,徐爱卿也不必去天津,且在京安心休养,并将有关富国强兵安民的策略写好奏上,还有你看好的众多人才,也一并推荐。”

  徐光启看少年皇帝的脸色,知道事情已有转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已是大有实现的可能,心中欣慰,施礼告退。

  看着徐光启退下,叶轩还是兴奋激动,坐在御座上面带笑容,憧憬暇想。

  明末的民乱四起,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食”。

  说得再通俗一点,谁吃饱了撑的,冒掉脑袋的危险去造反?

  要是丰衣足食的话,别人劝你造反,你肯定大嘴巴子抽过去。有病啊,吃饱了撑的,你丫的想害老子!

  哪怕再退一步,不是丰衣足食,而是有一口地瓜粥喝,估计也没多少人拎着耙子、扛着锄头去跟官兵玩命儿。

  地瓜和土豆呢,非常耐旱,产量还高得吓人。和当时北方主要种的麦子比,高出几倍不止。

  而象玉米、地瓜、土豆等外来作物,都是在明末传入中国的,你说是不是天眷大明?

  可惜的是,没人重视,没人督促着推广种植,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