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我真是大昏君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一十三章 了却君王天下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既是万岁允诺,那便答应南楚,可由其护送苏泰、额哲母子,及传国玉玺入京面圣。”

  额哲是虎墩兔的儿子,名正言顺的继承者。

  而虎墩兔显然是很难东山再起,甚至可能是命不久矣。那之后的蒙古大汗这个名义,皇帝把额哲捏在手里,便是想用就用。

  进军西域已是皇帝定下的战略之一,用蒙古大汗的名义征伐,或是调动漠南蒙古诸部参战,就是非常好的策略。

  虎墩兔逃亡青海,漠南左右两翼蒙古诸部尽皆归降,大明的版图由此大幅扩张。

  这可是连太祖、成祖都未完成的功业,不仅是皇帝,连参与此战的将领,都可能青史留名。

  但孙传庭由皇帝简拔,顺风顺水作到三边总督,显然是并不满足于此的。

  西域自从汉武帝时期纳入中国版图后,历经两汉、魏晋、隋唐,都是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但在宋、明两朝,与西域的联系减弱,可以说是失去了控制权。

  班超、侯君集、苏定方、裴行俭、高仙芝……这些史上所载的名将,都与西域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但自唐朝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退出了西域,至今已经两个朝代。而在汉唐时,先后十六次征西域,留下了或悲壮或灿烂的事迹。

  了却君王天下事,留得身前身后名。

  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在封建社会里,只要是忠臣,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理想和抱负。

  这和“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一个道理,家天下嘛,皇帝就是国家。

  只不过,皇帝的英明神武,皇帝的雄心壮志,给了臣子们更广阔的施展空间。不管是牧民一方,还是征战沙场,同样能够封侯拜相,同样能够青史留名。

  君明臣贤,古代还会把帝王的英明和昏庸,与臣子的贤明和奸佞联系起来。明君在位,自然贤臣辈出;昏君当道,自然奸臣无数。

  总之,因为家天下的缘故,皇帝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上至群臣、下至百姓的思想行为和生活。

  孙传庭、朱童蒙、毛文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