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章 亮剑精神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入吗?经济状况允许不?工业能力跟得上吗?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武器总不能一直靠买,可是,我们的计划在哪里?
‘军事是政治的继续’,撇开政治光谈军事是纸上谈兵,建军计划要与国家的状况相匹配,所以学良说世叔与先生们的军事研究方向走了误区。”
蒋百里、蔡锷听了点头。这没什么,到他们这个层次要连这个都不懂就侮辱人的智慧了。办事处的其他几位“学究”也是善意地笑笑,看着张汉卿夸夸其谈。一个半大的娃娃,能够有这种思维能力,算是相当不错的了。中国人有好为人师的传统,作为国家最高研究机构的办事处也要有点崇尚奖掖后进的风度,所以没有人打断他。
蒋百里微笑着问道:“那汉卿有没有什么办法来解决?”
“有!”张汉卿等得就是这一句话。
“中国现在缺少阳谋的精神。所谓阳谋,就是用发达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经济力支撑中国的国防业,所以学良想到了‘实业救国’这个词,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是谈论军事发展的必由之路。有了强大工业保证,军事装备才能得以改善,官兵作战力量才有质的提升,那时再谈起国防建设,才是战略性的。而现在的筹划,称其量只能算是战术性的,还谈不到战略。”
蒋百里不动声色,继续问道:“那你认为,只要军备水平提升了,军队战斗力就会上升?”
张汉卿得意地笑道:“当然不是。这里又提到军队建设的问题了。我刚才有说,意志力的较量也是现代战争的重要一环。所谓意志力,从国家层面来讲,就是国魂。有了这个东西,就可以凝聚民族心,在战争来临的时候就有了勇气,有时候这勇气可能扼止一场战争;从军队层面上来讲,就是一支军队的军魂。再好的武器都是由掌握它的士兵来控制的,士兵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武器的使用威力。”
蔡锷对此深有感触,他也曾断言:“居今日而不以军国皿煮义普及四万万,则中国其真亡矣。欲建造军国民,必先陶铸国魂。”。至于“国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蔡锷虽冥思苦想,却一直未能做出回答。他敛容问向张汉卿:“汉卿认为,中国的国魂是什么?”
蒋百里也觉得有点意思了,他也收敛了一下笑容,再也没因张汉卿的年纪而有轻视的想法:“汉卿认为,中国的军魂是什么?”
两人一齐问话,巧的是一问军魂,一问国魂,一齐发声,一齐收声,倒像训练有素般。两位老友对两人的默契,相视一笑。
张汉卿沉着地说:“现代中国缺的就是这两样东西。国魂的缺失,是没有问鼎大国的勇气,没有一种精神让一盘散沙的人心收拢,没有一种办法让处在绝望的中国人感到希望并为此而凝聚力量的东西。军魂的缺失,是军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视死如归的勇气和树立必胜的信心,以及最重要的,军队要知道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