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妖精都是科举路上的绊脚石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状元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天刚亮, 一众贡士就排列成两行,在内侍的引领下迈进了漆红的宫门。
红墙深深,宫殿恢宏。金色的琉璃鸳鸯瓦, 赤柱挺立,雕梁画栋。一行行御林军持枪鹄立,秩序井然。
在他们的注视下, 众贡士纵然为宫殿之华美而震撼,也不敢露出半分轻狂。皆恭谨慎微,端庄稳重。
走过了金水桥,就到了殿试的太和殿。
太和殿,又可叫金銮殿。其建筑宏伟大气,如巍巍泰山藐视群小。
诸生在殿下的月台等候许久,直至旭日东升,金色的阳光斜照在琉璃瓦上,金碧辉煌, 光彩夺目。
方听到传唤,宣景康十九年的贡士觐见。
登上白玉阶, 走进太和殿。殿内已然站了许多官员。蟒袍玉带, 正色肃穆。虽无士兵的锐利, 却另有一种文人的庄重威严, 叫人生畏。
左玟站在前列, 却是微低着头,目不斜视, 随贡士们俯首叩拜。
三叩以后,景康帝让他们起身。勉励了两句后,殿试就正式开始了。
此次会试一共录取了一百一十三名新晋进士,殿内早已备好了同等数量的桌子和笔墨纸砚。
官员们陆续退离, 只留下几位。考生们坐到了自己的座位前,静待礼部官员发卷。
片刻后,试卷派发。左玟打开那雪白的试卷,看到题目后,微微扬眉。
那是一篇策论题。大致提出了周朝如今民生、吏治、农桑、倭患盗匪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摆出问策的架势,让考生根据自己擅长的方向,择其一二或综合作一篇时务策论。
正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些贡士们虽然未真正入朝堂,但既然抱着要做官的念想,对时务自然都是有所见解的。
目光在几个选项的文字上转动,左玟的思维却跳跃到了考前颜如玉给她的补习上。
沉思片刻,她在稿纸上缓缓写下一个“倭”字。
左玟在金华曾亲历过倭寇,且听闻自金华起,沿海地区的倭患今年频发。有陆长庚从陆家得到的消息,说当今想要政绩,有意扩充海军。议过几次,却被朝中大臣以国库空虚和西北的军情为由阻止。
表面上看,大臣们顾虑有理,但以左玟超出时代的眼光来看,未必就没有可行之法。
在大脑中整理了一下脉络,左玟提笔在稿纸上落下文字。
根据颜姐姐文学库更新的朝中文章可知,景康帝年岁渐长,颇喜夸耀之词。所以开头自然是少不得吹捧一枚之词的。
吹了几句后,左玟才以谦逊的口吻开始叙述自己的想法。中心围绕倭患,先说危害之长远,灭倭的必要性,再从经济民生乃至军事等方面综合提出怎么挤出小钱钱以及缩减开支,一步步实现平倭的目的。
投入真情实感后,左玟此时文思泉涌,笔走如飞。完全感觉不到时间流逝。
竟全然没有注意到,有宫女提着食盒鱼贯而入,一一走到贡生们桌前放下早膳。自然也没发觉,站到自己身旁那位颜色极佳、高贵不似寻常的“宫女”,因为左玟的专注,已经从一开始看她的脸,变成看她的文字了。
才写完放纵倭患之弊端,却听得身旁一声娇喝,声若黄莺般清脆,“好!”
左玟手中笔一顿,迷茫地转头望去。
方才发现自己身旁不知何时站了个小宫女。白肤胜雪,红若涂朱。一双眼眸闪亮如星子。颜色俏丽。
却是发现自己的失态,她捂着红唇,目露慌张之色。
小宫女那一声“好”喊得响亮,不仅打断了左玟,也吸引来了旁边其他考生和巡走的考官的注意。
眼看那穿红袍的官员板着脸走过来,左玟目光扫向桌上的早膳。端起一碟糕点递给那小宫女,轻笑着道是,
“如此,就麻烦你带回去了。”
小宫女一懵,下意识接过了糕点。便有考官走过来,沉声问,“怎么回事?”
左玟看向考官,拱了拱手。恭敬道,“是在下不想用早膳,请这位姑娘帮忙带回。想是吓着了她,所以声音响亮了些。起因还是在下的不是。”
考官闻言皱起眉头,刚要训斥,就听上首景康帝开口道,“张卿家,算了吧。只是小事,莫要影响了这名贡士答题。”
那张姓官员转身称“是”,警告的看了眼左玟,便走开了。
左玟口中谢过了景康帝,仍似保持恭谨,不抬头直视君颜。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