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马路上轻扬的一粒灰尘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九章 毛竹制品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多以竹丝编成,竹篮的使用就更广泛了,乃至成就一段谚语,“竹篮打水一场空”。
还有一种叫“竹碗”的盛具,也可用竹篾或者竹丝编制而成。“竹碗”一般编制成圆形,底部凹陷,四周有沿,如同碗状,因此得名。
“竹碗”也是山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之物,蔬菜瓜果吃不完,烂掉可惜,聪慧的山里人,就想到晾晒或者焙干,制成种类繁多的 “萝卜干”、“葫芦干”、“豆子干”、“辣椒干”、 “南瓜干”、“冬瓜干”、“黄瓜干”,几乎都能晒制成干。
聪明勤劳的山里人,将这些都贮存起来,不但避免浪费,还能以备不时之需,更使饭桌上增添了特别的美味。
相比同村的其他外来户,母亲是山里土生土长,制作这些干制品特别拿手。记忆最深的是母亲晒制的“辣椒干”,晒干之后用盐腌制在一个瓦罐中,又辣又咸,特别好吃。
贮存的方式,除了晾晒还有腌制。比如腌制的生姜,清洗干净,浸泡在老陈醋中,撒上些盐,又酸又咸,有的还会放些糖,因此又有甜味。
还有“揉菜”和“盐苴”,这是山里人的土话方言,都是取材于芥菜。都要先用开水煮一遍,“揉菜”放冷之后,一层层撒上盐放入陶罐密封,沤熟之后非常酸,与现在市面上售卖的咸菜非常相似。
“盐苴”则是在开水煮过之后,直接放在太阳下暴晒,直到完全晒干,变成一个个颜色黝黑的小团。一般不能直接食用,因为太干太硬无法咬动,食用时要准备肥肉,越肥越好,越多越好,与“盐苴”放在锅里焖炒,肥厚的猪油被“盐苴”吸附,因此肥肉不腻,而“盐苴”松软,都变得非常可口。
这盘菜在本地很有名气,现在依然如此,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盐苴肉”。小时候一吃肥肉就会作呕,唯独“盐苴肉”吃多少都没事,越吃越喜爱。
除此之外,象前面提到的“焙笼”、“火笼”,有竹丝编成的,也有竹篾编成的。竹丝的更坚固结实,竹篾的更经济实惠。
毛竹的用途,还有很多,除了打制器具,日常生活中也常见,山民手中一把“茅镰刀”就能做到。
比如制作围栏,山民养鸡养鸭养牛养猪,多为放养,极容易跑散,或者祸害庄稼、菜地。所以通常都要将家禽围起来,或者将田地围起来,以免一年的辛勤劳作受到损失。
通常将毛竹的竹稍一头,用毛镰刀削尖,竹蔸一头用锯子锯断,就可以作为竹桩,一端锯平是因为方便击打。田地土壤松软,抱起块石头,就可以将竹桩锲入。
毛竹剖开成为竹片,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