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马路上轻扬的一粒灰尘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五章 团部报到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代化教研室,军事氛围浓厚,正面台阶两侧有高大标语牌,配合标语,绘制了彩画,后门道路两侧,树起两排宣传栏。
沿着环形公路,外侧各类建筑紧密相连,从左至右,依次是宿舍楼,数排营干楼,蓝球场,礼堂,军需仓库,军修所,教导队,军体训练场,汽车连,食堂。
军车将我们拉到教导队,这里已经有人等待,每到一处都是新兵,仿佛回到新兵连,集体宿舍,地上简陋行军床拼接在一起的通铺,这里将集中训练一段时间,再下连队,具体集训了多久,记不太清了,或许是一个星期,也或许是两个星期。
新兵连完成普通青年向士兵转变,连队完成新兵向合格战士转变,学院完成战士向学员转变,这里完成学员向军官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一次新兵经历。
教导队有正连职队长,是我们的临时领导,有早一年毕业的学员,从连队抽调来担任我们的班长,这一个月就由他们负责我们的训练,第二年我也被抽调,带领新一届的毕业学员。
毕竟是学员,管理并不太严格,训练要求也不是很苛刻,关键是不方便,挤在一起,东西没地方放,和新兵连相比,基本类似,有点怀念学员队了,条件比这要好得多。
其实也好不了多少,只是多了个床头柜可以放东西,其它包裹有一间仓库存放,做了几排特制的架子,战备包归战备包,普通包归普通包,也讲整齐有序,包要支起棱角。
担负战备,条件简陋,这样的不方便,其实一直存在,记得任排长期间,有一次和一名连队干部谈心,讲了大实话,就是为了个单间,也要拼搏一番。
连队干部指副连长以上,部队传统,担任连队干部之后,不用再和士兵同住,一般是副连长与副指导员住一个单间,连长和指导员,一般搭配文书或者卫生员同住,如同勤务兵使用。
连队干部,需要处理的事情更多,不用按时熄灯,有了单间,就有了足够空间放置自己的随身物品,更难得的是有自己独立的办公桌,独立的办公环境,能够不被打扰,悠闲看书,安静写信,确实令人向往。
一段集训结束,或许也有利于团部观察学员,好因人施策,分配到合适岗位。
不过这只是观察,还要适应连队,我们这些学员,又被分到连队下到班里,等同普通一兵,接受班长管理,同样是适应环境,熟悉传统。
全团三个营,分成了漳州和福州两个片,漳州两个营,福州一个营,连队按数字序列编排,我们这些学员,都安排在五连,连长以管理严格著称,全团小有名气。
连队坐落农村,建在一处小山坡上,紧邻一个村庄,当地村民生活富裕,小楼幢幢相连,水泥公路通村通门口,比老家农村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管理确实严格,我们来到时,发现不但不允许私自出大门,甚至不能随意走动,一切都要按值班指挥员口令行事,新兵老兵都一样,被管得服服帖帖,不知道比老连队强了多少,这位连长确实有魄力。
连长对我们的到来,并没有显出多少热情,一如新兵到连,安排了一名老兵做为班长带领我们,吃住行与新兵无异,跟着参加训练,跟着菜地劳动。
此时才发现,这名连长的严格落实到了点滴养成,每次带入训练场,必须步伐整齐,番号声响亮,哪怕是那些当兵到第四年的老兵,一个不敢掉队,一个不敢随意,瞬间颠覆了我在老部队时,对老兵的认识。
其实这也是大势所趋,台海一线,哪个部队管理都非常严格,相对于他们,或许如老部队一样的内陆部队,只能算是后勤部队的管理标准。
身处其中,常听老兵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