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白十一阿彩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七章 再向西去千里路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甚至其最为繁盛之时,甚至一度暴涨至了数千上万两银子一朵,真可谓是金山银山弹指间,便消散一空。

也由此,在当时,因为疯抢清暑而不可得,清暑也被一些居心叵测,欲抢而不得之人故意贬低,传递上一些负面言论,说之最多的便是清暑效用名不副实,其种种妙用不过是被人群以讹传讹,是那三人成虎之意,实则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实是算不得如何。

结果在那之后一直有好一段时间,因为只闻其名,未见其详之人最是众多,更多是被清暑的莫大名头所吸引,所以清暑之名又一落千丈。

也算是那世间所言物极必反的典范了。

但好酒不怕巷子香,光阴渐走过,闻其详之人也自然是愈加繁多了去,清暑之名也渐渐被其名则有实的实际效用得到证实,只是价格仍是居高不下,最终成为那些达官贵人,富商大贾相互礼增的佳品,或是最是物有所值的奢侈之物。

但吉水城地势偏远,背靠北河山脉,三面环山,向外界所通之路又仅有一条,若非当年一位名为陆远之的游历山川大岳的迷途之人无意闯入,又因他刚好还是一位世人熟知的游记小说家,最后将此间种种奇遇记录在在册,书写成书,只怕到得此时,吉水城都还是一副与世隔绝的模样。

至于攀花小城,它是吉水城通往外界必然通过的一座中转驿城,说是依托于吉水城渐渐而成也不为过,其作用,不言而喻。

也正因是有了攀花小城,又在许久之后,才算是有了如今这条宽敞也平整极多的官道驿路。

......

挣扎于求存之活,万世难于上青天。

......

此时在此间官道驿路上,日头正高。

人来人往,行人如织。

还有一些幼年之时便圈养于家中,当做牲畜所用的山泽大妖所拉兽车。

算是络绎不绝。

来往兽车速度极快。

但到底是路途极远,而且吉水城和攀花小城之间,城主重民生,轻赋税,导致财力不支,自然没有那些城中主街道上以青石板铺就的宽敞大路,大都是被简易推平了的黄土路,在路途中间,还有着车辙经年不经的一道青草依依。

又因才入夏,大陆北方也不喜降雨,所以气候干燥非常。

所以兽车所过,溅起尘土飞扬,这些路过徒步行人,无不头戴遮尘挡阳的帷帽纱巾,身上缠裹着行缠。

人人皆是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

偶有许是行走路途遥远,脚力不支者,也会在自己挣扎许久,或是询问随行同伴之后,大家意见达成一致,便驻足拦车,一些终日行走于吉水城和攀花小城的载人驿车或是押镖队伍,大都很是喜爱这些出门在外,却没有规划好行程,结果路至半途便脚力不支,行走不前,只得搭车的匆匆旅人。

原因很简单。

因为这些载人驿车和押镖队伍对这些毫无办法之人次次皆可狮子大开口,而且还不用担心这些人不会上当受骗,可以说是那实打实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作为。

于他们而言,如此也算是一路之上的一笔意外之财,更加是一笔横财,至少是时常来往于两城之间,行走长途之中比之两人还要多的价钱。

至于会不会因此而遇见劫道悍匪,将辛辛苦苦数日一趟所赚钱财全都悉数送出,要是碰见些脾气暴躁的,说不得还会见血,送命之类的,这些常年在外奔波行走的商旅,实则从未担心过。

这中间原因有二,一个是从吉水城到攀花小城,两城之间距离差不多数百里,以凡俗脚力而言,是远了些,但途径附近,山脉极少,大都是些青草依依的平原之地,不利于那些山大王时常存身藏身。

而且两城也皆是属于是那种偏居一隅的静谧小城,在此来往的行旅商人,大都是世代生存于两城之地的寻常百姓,所做活计也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几十年如一日,谋生而已。即便是有所积蓄,也都做了补贴家用,断然没可能带在身上。所以真要是有悍匪来劫,这些江湖上的老油子害怕和惋惜还是会有,但一定不会太多,毕竟这些人全都做的是细水长流的营生,是靠着日积月累起来的财富,寻常一趟之间的得失,实际上很小。

再一个便是官道之上人来人往,车来车去的商旅行人众多,所谓人多有力,胸有万古刀,而且常年行走在外,大都会有一身横炼的功夫用以傍身,身手至少也能够算得上一位二境武人。

不要觉得一位二境修为的纯粹武人,修为不算高,那是对于那些山上仙师而言,实则在凡俗世间,不知有几多武人,穷极一生,每日勤勉修炼,可到头来修为也不过止步于一境,所活岁月,至多也不过是百载之内。

再退上一步说,即便被打劫者,因经验不足和修为不够而打不过这些劫道悍匪,可周围那些路过之人也都断然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向,一拥而上,所谓蚁多咬死象,也一样是如此道理。

至于原因,若是寻常涉世未深之人看来,当是两座小城的民风彪悍,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