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重生回潮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零六章 有何不可呢?!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八十年代的神州大地很是缺乏高学历人才的,但是通过十三年的高考,特别是帝都已经变得不那么缺乏人才了。

  但是很多人又想留在京都,且因为分配的一些工作学长学姐并不满意,一些人于是也就自愿地放弃了分配的岗位。

  再过几年,不仅是一些人放弃,而是国家施行不包分配政策了,取消包分配,并且国家不再承担大学生学费,大学生开始自费,大学开始扩招,招人越多收入自然也多,大学开始朝着大众化教育发展。

  这年代想留京城的大学生,不参与分配的他们大多奔一个地,中关村,因为他们的老师,一些中科院的导师下海在中关村创业多年,那里对于他们而言,更可以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因为大多数包分配的工作已经不那么对口了。

  不过。

  中关村的这种受到大学生喜爱的变化,在早几年那是不可能的,在八十年代中期,在北方的京城,人们对那些辞去公职开公司的人,那都是蔑视的态度,认为这些人开的都是倒爷公司,不三不四的人,出了牢里没人要的人才去开公司,去那样的地方去上班那不可耻吗?

  而且那些从中科院出来开公司的科研人员,大家都是认为对方是在中科院没有前途的人才出来开公司的。

  所以中关村早期的开拓者们在歧视下,前行着,不断向想抬起头来,他们把自己与倒爷公司有所区分,他们不断对外宣传自己的公司是知识分子开创的公司,是科技公司。

  所以中关村早期公司对外宣传的时候,往往都自称“本公司是一家科技公司”。

  进入九十年代后,中关村的商业氛围完全变化了,改革开放了十多年,中关村变成了把科技变成生产力的地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科院甚至鼓励科研人员下海办公司。

  比如三环稀土公司,就是中科院投资其创业的。

  比如柳联想创办公司的资金几十万元来自中科院计算所。

  比如康拓公司创办的资金来自航天总公司502所投资

  甚至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