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借来僧袍张和尚王丽英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借来91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拍电影,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而是由一个组织来完成。导演是组织核心。剧本是组织灵魂。找导演,编剧不能太急,要细察多碰,磨刀不误砍柴工,多花点时间物色导演,找到合适人选,事半功倍。从某种程度上讲,找导演是他的近期的头等大事。别的事情都丢在一边,连接待都不想参加了。其实,在用人方面,不止一次讨论了,每次讨论都没有结果。双方或者多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这样做,都是为了拍好电影。拍电影要用人,用人要用对人。即使不是人才也要是人。导演,演员,编剧,等等等等,都是一部戏的重要参与人员。。一部戏能不能竖起来,靠主创人员人,好演员撑起一部戏,不好的演员坏了一锅粥。一般而言,导演演员编剧是主创人员,一次创作,二次创作,人物能不能站起来,靠主创人员。换句话说,除了资金之外,还有就是人才。资金人才是拍戏的二大要素。电影是用镜头讲故事,故事线索,情节,发生和结果,发生地点和时间,诸如此类,都是影视作品的因素。像记叙文六要素。不交代时空,观众看不明白怎么交代,考验主创人员水平。方式方法得当,内容丰富。表达成功一半。内容单调匮乏,形式单一死板,不失败才怪。演员用表演的方式来演绎,导演用镜头来交代,编剧用台词来表达,诸如此类,都是创造。

提到创作,不得不多说二句。之前,电视剧,电影都在模仿,或者说,多多少少有抄袭的影子,不是创造,而是粗制滥造。听起来挺这个的,动不动就说热播,看起来挺那个,动不动就说大片,仔细瞧瞧,到现场听听,都在唉声叹气或者骂娘,都大呼上当或者说票价高,烂片,现如今,都在谈创新或者谈转型,电影也不例外。那么什么是电影创新或者转型,为什么要创新或者转型,不难推理,如果模仿一下就可以或者成功,那么还创新转型干嘛,如果模仿就够了,那就没有骂声一片了。娘娘腔会越来越没有市场,宫斗心里太龌龊,负面影响大,可能也会被淘汰掉。惊悚题材应该不错,虽然有点小众,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军区文工团那个导演的基本功是不错,因为是院校毕业,在体制内混很久了,他知道怎么拍。上班,朝九晚五,完成任务没有问题,不过,那不是创造,而是工作,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体制里运转,习惯成自然了。都这么干,他也是这么干。在体制里,拍电影的钱是拨的,制片人是拉郎配。出品人不用筹钱。不用像张和尚那样去化缘求爷爷告奶奶。制片人或者出品人也不急于收回成本,收回或者收不回不会影响睡眠。换句话说,制片人不是为了赚钱才拍电影的,当然,也不是为了艺术。那么,为了什么呢,只有天知道。说不定就是为拍电影而拍电影。连制片人自己都说不清楚,不难想象,体制坏到什么程度了。不改革还玩得下去吗,体制怎么样,暂时不说,导演怎么样,可得好好说说。

张和尚不是神仙,而是一个人,也不可能超然堂上闲宾主,也会多多少少受到这些习惯的左右。既然这样的导演占多数,就到国外找去,国外,台湾,香港。他决定去香港看看再说,因为在内地没有物色到合适的导演,该跑的地方都跑到了,连犄角旮旯都翻了底朝天了。端起茶杯又放下,扭头,他说:大师,要不,我去大陆之外的地方找找。比如香港什么的。

咯噔一下,端起茶杯,摇摇头,说:恐怕不行,不说那边导演怎么样,不说工资待遇怎么样,就说我们这个电影题材吧,我们的电影是爱国题材,不是警匪片,怎么可能找一个香港导演。

张和尚调侃说: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嘛。港台导演有一套,做事踏实,不装逼。其实,大陆和港台也有合作,合作之前,大陆落后一大截,港台演员的演技着床于本色出演,大陆演员却还在说教阶段。合作之后,落后变得先进了,就在一夜之间,大陆电影就变了摸样,虽然不是脱胎换骨,但是变化很大。现在,两地导演旗鼓相当,而且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了。自大陆电影电视剧在国际上得到认可以来,好电影越来越少。自出来了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导演演员之后,好戏就拍不出来了。都知道用国际标准要求自己了,但是都不注意培养新人。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新陈代谢,自然规律。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只顾小圈子,不顾全局。占着茅坑不拉屎。

咕咚咕咚,提壶,仰脖子,撂下,他接着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