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鞅掌天下卫鞅秦孝公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章 军权和君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答道。

卫鞅点头,接着说着:

“这时君主授予他们的权力就显得有点太过可怜了。而他们距离那些权力其实是很近的,拿过来毫不费力,这时他们就将秦国下层官员所应有的权力尽数拿了过来,将秦国的下层和他们合为一体——而秦国世族又是秦国官员的主要来源之一——秦公知道的,秦国朝堂上的官员,有一半是实打实的世族,剩下的还有一部分是被世族所扶持的官员,真正没被世族所影响的群臣,恐怕已经屈指可数了吧。”

“这时,君主统御群臣的能力就大大被削弱了,君主虽然也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未被蚕食,而此时的群臣中的大多数已经偏向世族了。世族做大,可就不只是君主可以控制的了的了,他们自然要满足自己的利益——”卫鞅说着,“这时请问君主的权力还剩多少?他们还会提供多少力量去维持秦国的国力?当他们不高兴的时候,他们甚至可以改易君主,这就是秦国在秦公的父亲——也就是献公之前内乱不断的原因。”

“秦公也在《求贤令》里说了: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幸好秦国内乱的时候没有外患,否则秦国危矣。”

卫鞅大手一挥:

“然而秦公下笔写《求贤令》的时候,有没有认真想过:这真的是因为秦国这四位国君——秦公的先祖不贤明吗?”

秦孝公听到这话,猛的一愣:“是啊,我写《求贤令》的时候也想过,但当时真的想不出来,就只能怪到这些国君身上……君主的素质是国家强大很重要的一环,不是吗?”

“至少在遭遇内乱、世族做大的秦国里,不是的。”卫鞅否定道,“当君主的任命权不在君主、而在各大世族的手上,秦公且想一想,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他们自然不会需要一个能干的君主来妨碍他们的权力,又怎么会让一位有治国之才的君主上位呢?”

“说的有理……”秦孝公的语气还有一点犹疑。

“别忘记,秦公的父亲秦献公能继位,也是因为世族。”卫鞅提醒道,“要不是庶长改还记得在魏国有个做质子的公子连,秦国哪里会有秦献公这么一位国君?就更不要提之前秦国的内乱了。”

秦孝公听了这话不由的一阵后怕。

世族昔日在秦国如此翻云覆雨,他能接下这个盘子真是万幸。

“君主还剩下最后一道权威,那就是法。”卫鞅接着沉声说道,“而秦国的法,没有一个君主去重视,连法都不要了,又何谈去重视?逐渐的,秦法落后了,沦为了任世族解释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