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明末边军一小兵王斗谢秀娘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四章 建堡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王斗答应了,几天后,董家庄的总旗洪丘领着庄内的几十个军户,让他们抗着木料,忽哧忽哧从董家庄一路步行而来,这家伙,连骡车都舍不得用,光用人力抗木。看着那些累得快要趴下的董家庄军户们,王斗半响无语。

洪丘是个粗豪的汉子,年近四十,满腮的虬髯,他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场景,拍了拍王斗的肩膀,感慨地道:“王斗老弟,哥哥真是服了你了,独立建堡,能所不能啊。”

王斗只能苦笑,独立建堡,说得轻松,这其中的辛劳实是不足为外人道耳。

洪丘收了王斗的木料钱后,别的没说,只要求王斗给他手下军户们吃顿饱饭,王斗没说什么,就让那些军户们吃饭去了,立时那些军户们如虎下山一样的精神起来。

……

崇祯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今天是靖边堡第一口井出水的日子,经过几个工匠的努力挖掘还有修砌,这口井终于完结。

该井深约二十余丈,井水较浅水质较好,井底铺以细沙,井壁用青石修砌,外面围以碎石。当第一桶水拉上来时,一时间周边围观的军户们欢声雷动,再品尝一下,井水清洌甘甜,远远甲于他堡。

众军户们喜笑颜开,特别是一些加入军户的外地流民们,很多人曾一辈子困于饮水之苦,见到这么好的水,许多人都是流下泪来。最后这口修砌好的井被众人称为“王公井”,以感念王斗恩德。

而该井修建好后,附近的董家庄军民闻听后,有些人还赶来观看,观后无不是啧啧称羡。

除了这口井外,经过这些天靖边堡一百多成年男女的每日努力,堡内几处营房及仓库、草料场己经慢慢成了规模,虽是简陋,但至少可以避风挡雨。众人相继从地窝子搬出,住入营房宅院之内,这个冬天,总算不太冷了。

外面的城墙地基仍在修建,此时靖边堡内仍是脏乱,划出的几条街道仍是泥土满地,到处是石块木料及各样的垃圾物什,不过总算有一个城堡的雏形了。

※※※

老白牛:

上三江了,谢谢大家的支持。

另回万世大唐书友:第二十三章中的米面耕牛等银价根据明末真实史料而就,注:崇祯十五年,河南内黄县米价一斗七百文,豆价一斗四百文,猪肉每斤钱二百五十文,大牛一头价七千文,小牛一头价四千文。崇祯十六年,浙江嘉兴府大雨成灾,米价涨至六两一石,猪涨至七两一口,与牛价相当。

此外,有明一代,宰杀耕牛是大罪,连家里有病牛或者快死的牛都要上报官府批准再宰杀。没人买耕牛来吃的,一头牛比一石米重多少实在没有意义。

回天天-关注书友:在当时明朝的北方,一亩地交纳税粮两斗己经税很重了,那时小麦亩产不过七、八斗,上好的良田也只是产粮一石多,一年下来,种种成本算下,余粮仅勉强够一家老小吃用,略一天灾人祸,便要卖儿卖女或是成为流民了。我让主角未来每亩征粮两斗,还说读者会不会怪主角太狠,没想到你比我更狠啊。

回河禾书友:该问题请看本书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