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千华之烟雨江南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脱籍从良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也就慕征炆这傻子,会替夏林蓉花这冤枉钱。”二姨娘笑道:“是是是。”柳藏锋道:“‘小外婆’,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夏林蓉要赔笑卖唱多少年,她才能给你赚这三千两啊?”二姨娘连连点头:“柳公子所言极是啊,是我愚笨啊,愚笨啊。”柳藏锋故意拉长了声:“留着夏林蓉也好,多好的‘钱庄’,等慕征炆玩厌了,你也好换个有钱的主。”二姨娘走上前,一手搭在柳藏锋的肩膀,一手缓缓伸向银票:“柳公子,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了,慕公子对我家林蓉,那可是真心实意的,都说成人之美,如此积德行善之举,我怎会反对呀。只怪我家嫂嫂不同意,才有这些事端。”说完,她将银票放入袖中:“不过,这会儿呀,你放心。林蓉的主啊,我做定了。”

离开悉尘院后,林蓉便在“何添风墅”住下,回望七年的青楼风巷,幸得有慕征炆照顾,二姨娘才没强迫自己卖身陪客。可在悉尘院,终归是要屈意卖笑,歌舞侑酒,这到底是清高自傲的林蓉所不愿之事。多年媚笑与宾客,一朝音律结知音。对林蓉来说,征炆不仅是异乡依靠,更成了她一生的牵绊。(林蓉明白,自己曾陷于青楼,与征炆着实“门不当户不对”。每每心念于此,不禁忧感伤怀:“你我,终究只是红尘知己、只可相知,不可长相伴……”)

在“何添风墅”,雍伯待林蓉视如己出,林蓉对雍伯亦是恭敬顺从。暇余之时,林蓉常于画苑书房之中,泼墨挥毫,品阅古籍;常与雍伯一同评论山水,共研音律。

一日,莲花池岸,两人正对弈,只见慕征炆悄然而至,他见林蓉如此专心,便默不出声,静观棋局。

林蓉微微咬唇:“又下错了。”雍伯笑道:“落子无悔。”征炆微微一咳:“东坡先生有云:‘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林蓉一惊:“你何时来的,吓我一跳。”

一番闲谈后,征炆说起“正事”:“去宁海的下人已经回府,悉尘院那头也询问清楚。”他将一块玉佩递到林蓉手心,玉佩很简单,正面是一观音像,背面则刻着一个“倩”字和一个“娣”字。林蓉细细凝视着,不禁疑惑:“征炆,这是什么意思?”征炆道:“老狐狸说,当年,陈家一下人奉命将你卖到悉尘院,是他亲手把这玉佩交到老狐狸手上。那下人还说,此玉是你娘‘夏宛儿’给你留的。”雍伯问:“征炆,还有其他消息吗?”征炆摇摇头:“只有找到夏宛儿,才能知道林蓉的身世。”

征炆又对林蓉道:“林蓉,夏宛儿尚在人世,可能皈依了佛门。”林蓉心切问道:“征炆,你知道她在哪儿吗?”征炆道:“莫要着急,听我说完。(派去宁海的)下人了解到,宁海的确有一处晚林院,可院子早已易主,陈家人也早已不知去向。经多方打听,当年晚林院的陈家二夫人,也就是林蓉的娘,随着陈家的落寞,在素清庵出了家。”他继续道:“奇怪的是,在素清庵,庵中僧尼或说庵里并无此人,或是则沉默不语刻意避开。”雍伯疑惑:“若是没有此人,大可不必遮遮掩掩,林蓉的娘十有八九就在素清庵。”征炆点点头:“也许,是庵中僧尼心存戒备而不相告。所以我想……”他转头对林蓉道:“林蓉,索性我们一同前往宁海。”林蓉满心感动,眼角泛泪:“征炆,林蓉这辈子欠你太多,怕是下辈子都还不清。”征炆轻轻拭去她泪水:“傻丫头,为了你,我什么都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