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千华之烟雨江南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慕府旧梦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放下手中的佛珠:“随我去慕家宗祠,香烛都带上。”至宗祠,一派肃穆,慕玠问道:“娘,我来点香吧。”慕母点头应是,随后来到宗祠的房梁大柱旁,她轻轻拉一拉悬在半空的绳索,只见宗祠牌位前方落下三幅金边大画,慕玠仔细一看,画中之人,皆官裳绸袍,富态安详。

“他们是慕家祖祖辈辈中,曾在世为官的三位先人。”慕母凝望着画中之人,一脸骄傲:“左起第一幅,是你的太太公。”她追思道:“慕家祖籍北平,‘靖康之耻’后,方举家迁往余姚。当年你太太公官居三品,是他打下了慕家这几百年的基业,使慕家才转衰为盛。”慕玠望着画中之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慕母继续道:“宋亡后,即便在蒙古人统治时,我们慕家依旧是余姚的大户……”

慕母指着第二幅画:“这是你另一位太太公,慕廉。”她追思着:“自高祖立大明朝以来,慕家当家人,因得罪当地官宦恶霸而被害入狱,不幸含冤而死,失去主心骨的慕家摇摇欲坠……后来,你太太公在‘贵人’相助之下,考得状元,慕家才得重见天日。”慕玠望着慕廉的画像,不禁道:“如今慕家何尝不是(失去了主心之骨)。”慕母指着第三幅画:“玠儿,这是你的曾祖父慕巩。”她追思道:“靖难之役,慕家因方孝孺之案受到牵连,从此一蹶不振。几十年后,你曾祖父亦在‘贵人’相助下(所谓“东风”)考上了状元,慕家也重现了昔日之荣耀,逐渐成了余姚‘四大家族’之一……”她说完,望向门外,只闻雨声淅淅沥沥,往事如烟。

如今的慕家,虽挂着‘红顶世家’的名头,府内却早已入不敷出,宗族众人,皆是一副坐吃山空之相。

“母亲,玠儿也会考取功名,让慕家重现昔日之光。”慕玠目光坚毅:“玠儿发誓。”慕母将目光缓缓移至先祖灵位,沉声道:“玠儿,你真以为,只要考取了功名,就能让慕家重现光耀吗?”慕玠垂眸,慕母道:“终究还是个书生,不懂这世道。考取功名,能改变你人生,让你走得更远,却不一定能扭转慕家的颓势。何况,考取功名,岂是如此容易?(官场黑暗,若是没有一定财力,谈何为官。)即便万事俱备,少了东风,亦无法力挽狂澜。”慕玠问道:“母亲,您指的‘东风’是?”慕母道:“玠儿,‘东风’是什么?无非‘借力’二字。互取所需,互谋已利。”她望向慕玠,擎着泪,故意道:“如今,慕家已到了不得不依靠他人之力来挽回颓势,你……你懂吗?”慕玠沉默良久,眼神黯然:“母亲,我……我……”慕母直截了当道:“那我问你,陈家之力,你借还是不借?”(陈家,余姚四大家族之一,经营有道,商道贯通,就拿整个余姚的棉业来说,九成以上都是陈家经营。)陈四月你是娶,还是不娶?宛童你是休,还是不休?”屋外,雨越来越大,伴着一阵阵阴冷的风声,慕玠沉默了。

少顷,慕母大声道:“玠儿,你要眼睁睁地看着慕家从此落败吗?看着列祖列宗留下的基业毁于自己之手?”她见慕玠低头不回,不禁大骂:“为了一个女人,选择背弃自己的宗族,你还是慕家的子孙吗?”慕玠沉寂的内心闪过一道道惊雷:“不,慕家不会毁在我的手中。”慕母厉声道:“休了她,休了她。”只闻屋外一阵惊雷。

慕玠来到宗祠灵位前,双手开始颤抖:“为什么,为什么要让我和宛童相识,相知,相爱。最后却要相离,为什么?”慕母一脸肃敛,只见慕玠垂眸:“为什么,承受痛苦那个人不是我,而是她。”他留下一行泪水:“她不曾愧对慕家一分一厘。”慕母打断道:“玠儿,你该长大了,扛起慕家的旗帜,是你命中注定。忘了她,这样对你,对她,都是解脱。”慕玠神色恍惚:“真的是解脱吗?母亲?这样未免太过残忍,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逼她离开,逼我休她。”慕母眼神坚毅:“沉醉于儿女私情,你究竟还要执迷不悟到何时?”慕玠眼神迷离:“究竟是谁执迷不悟?是现在的我?还是先前的我?我究竟是谁?”慕母微微一颤,心头一惊,只见慕玠忽然下跪:“休她,有背孔孟之道!有失仁爱礼义之教!”他转过头,对慕母道:“母亲,玠儿会写好休书。可玠儿有一事相求,母亲若是不答应,玠儿便终生不娶。”慕母点头示意,慕玠道:“三年内,玠儿不再婚娶,已悼失妻之痛。”慕母随即道:“可以。”

徐宛童还是收到了一纸休书,她自是受不了这等侮辱。在她心里,无论外人如何侮辱诽谤(虽受万般委屈,她只当落花无声,随风消散),唯独不能是他(她深爱的男人)。这一纸休书,犹如万剑穿心,让她心念俱灰。

接到休书的第二天,慕府门外:“今天我一定要见他。不让我进去,我就死在这儿。” 宛童说完,将一把剪子架在脖上。下人们无奈,只好叫来慕老夫人。

慕母斜眼问道:“怎么?心有不甘?”她继续道:“别自讨没趣,你已是个休糟之人,别把晦气往这儿带。”徐宛童淡淡道:“您放心,宛童只想当面问他一句?问完便走。”慕母蔑视道:“好了,把剪子放下吧。玠儿是不会见你的,就算他肯,我也绝不允许。”两人目光交织,相视良久,宛童目光坚毅,眼角却不经意地流下了泪水,慕母不禁心头一颤,暗自道:“想你这般刚毅,竟也会流泪。毕竟是女儿家,是慕家对不住你,愿老天原谅。”她一阵心软,移开视线,对身旁的丫头道:“把纸笔给取来。”随后对宛童道:“有什么事,写在纸上吧。”宛童上前,执笔书言,滴泪珠顺着脸颊滴到纸上:

桃李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