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闫志洋巫媛媛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6章 鬼婴岭,枯井女吊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树,便向一旁的深井走去。

“小心,那口井有点邪门。”我大喝道。谁知二大伯毫不畏惧地走上前去,在枯井旁边搜索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好像发现了什么,向我招手道:“志洋,你过来,帮我把这个放在井口。”

我疑惑地走上前去,发现二大伯前面的荒草里竟然躺着一块磨盘大小的青石板。石板并不是很厚,我和二大伯各扣住石板一侧,小心翼翼地将石板抬起,将其盖在井口上。这时,我忽然盯住了石板中央的一个小小的记号,它竟然是那滴墨迹的图案。自从我开始接触手札,这个图案便一直如影相随,在闫宗敬墓地里更是四处可见。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二大伯似乎发现了我的异常。

“怎么了?”二大伯问道。

“没什么。”我慌忙摇头道。

回来的路上,我们一直沉默着。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我忽然问道:“唐糖……她究竟和我们家族有什么关系?”之前二大伯和父亲第一次见到唐糖时的那种亲昵口吻便让我觉得这其中必有蹊跷,不过却始终不知道其中真正的缘由。

二大伯在门口的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然后掏出两根烟,将其中的一根递给我,说道:“唐糖和咱们家族的渊源应该已经有百余年了。”

我手指微微颤了一下。

二大伯自顾自地点上烟,像回忆一般娓娓讲述着唐糖家族的一些事情。

唐家世代研习中医之术,家族曾盛极一时,出过好几代有名的神医。怎奈到了明朝,皇帝却喜好炼丹之术。唐糖的先人也算是刚正不阿之人,深知这炼丹之术对国家是百害而无一益,便挑头向皇帝进言,言辞甚是恳切。谁知皇帝早已经鬼迷心窍,对其进言置若罔闻。

明朝并非唐朝,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魏征一样遇见贤明之君。冒死进谏,非但不会被认为是忠臣,反而会被皇帝定为奸佞之臣。唐糖的先人深深领会到了这一点,见几次进谏不成,便开始明哲保身,望有朝一日皇帝能够幡然醒悟。

本以为这事情这样便过去了。可谁想到,虽然当时皇帝并没有治唐家之罪,但是那些整天引诱皇帝炼丹的人却将唐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一场除掉唐老爷的阴谋在悄无声息地酝酿着。正所谓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更何况身为首席太医、刚正不阿的唐大人呢?于是有人告诉他东厂的锦衣卫正在调查他,准备搜罗证据治他的罪,建议他躲避起来。

唐老爷自从官以来,两袖清风,与人为善,不曾有藏污纳垢之事。只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正在他踌躇的时候,一位道士出现了。

这一日,唐老爷的官轿正在回家的路上,忽然一个穿着道服的老头拦住了去路。此人已年过五旬,形体干瘦,面容枯槁,走路歪歪斜斜,如同喝醉酒一般。

因为当时皇帝喜欢炼丹之术,大街上到处都是道士,一些地痞流氓也混迹于这个行当,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