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三国大教皇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50神才纸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研发部成立后的第一个项目乃栾奕亲自制定,要求郑浑及众工匠对蔡侯纸进行改良,让轻翠泛黄的蔡侯纸变得更柔韧更洁白更吸墨更耐用,最重要的还是要更廉价。
可惜的是,栾奕并不知道后世纸张的制作方法,只能提醒郑浑等工匠纸张实际是由植物发酵后残留下的植物纤维凝合而成的。唯有降低纤维来源的成本,以及让纤维变得更柔软和洁白,才能让纸张变得更加实用。至于如何将这一想法变成现实,则需要郑浑等人自己探索。
原本,他还以为改良纸张需要一段十分漫长的过程,却不曾想自己一直小觑了古人的智慧。其实绝大多数时候技术的提高不过是捅破一层窗户纸的事。栾奕所给出的提醒,看起来并不起眼,对于后世的人们来说只是非常浅显的认知,但是对于郑浑这些古代工匠无异于茅塞顿开的指路明灯。
研发部内,极富经验的造纸工匠恍然大悟,开始做出改良纸张的尝试。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再尝试的循环后,终于找到更先进的制作工艺。在传统蔡侯纸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加碱蒸煮环节,让制作出来的纸张更具柔韧性和白质。具体制作过程是:先从历山采来大量麻类植物,用水浸泡,剥皮,再用刀剁碎。随后将剁好的材料加入碱放到锅里蒸煮,以便增加纤维的柔韧性,同时驱除大量杂质。待晾凉后再进行浸泡、脚踩,用棍棒搅拌,使其纤维变碎、变细。接着再配以传统辅料制浆,浆成再用自制竹帘进行抄捞,最终上墙晾干,纸张就这样制作出来了。
改良后的纸张价格相当于蔡侯纸的十分之一,柔韧性和洁白程度虽不及后世,但栾奕确是十分满意。像这样的纸张放在东汉绝对算得上最廉价最实用的文字载体了。
崭新的白纸出炉,郑浑立刻意识到这种新型的纸张对于大汉皇朝的文化传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新型纸张的发明团队的领导者,他的名字将像蔡候一样永载史册,这恰恰也是他人生的最大目标。他不由自主地庆幸得亏自己跟着栾奕到济南来了,要不然定与这天大的功绩擦肩而过。有这么一个既有钱,又能给出出乎意料提点的东家,真的很好!
同时,他也暗暗心惊,心惊栾奕竟是如此博学,连世人从未查验到的纤维一事也有所知晓。他知道正是凭借着对纤维的认知,自己和手下工匠才能造出这种新型纸张。
于是,郑浑及研发部的各工匠一致将新型纸张问世的最大功绩冠予了栾奕,并偷偷将新型纸张命名为神才纸。对此,栾奕毫不知情,等他听说这一消息的时候,神才纸的大名已经流传开来,想改都改不了。当然,这是后话,此间暂且不提。
神才纸面世,最高兴的莫过于毛玠。这厮作画时总说绢帛不好用,嫌那玩意儿太涩影响他的创作。如今,取来神才纸一试,洁白柔顺,下起笔来顺畅如行云流水一般,且吸墨能力强,不泛韵,不费任何工夫,一幅山水风景泼墨而成,畅快无比。自此,这家伙再也不用绢帛,整日吵吵着找栾奕要纸。
栾奕则说:纸可以给,但是必须保密,用它写出来的字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