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隋末之万钧之势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四章 “粉丝”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褚遂良的这个总结很好,事实上姜万钧在对待羌人的问题上,便是采用了类似的方法,这还是姜万钧第一次找到和自己有着相似观点的人。“慕德”。慕:向往,敬仰,羡慕;德:德化,德行,道德,恩德。

  简单点说,就是让对方羡慕你,仰慕你。羡慕你、仰慕你什么呢?羡慕你的德化,仰慕你的德行。让对方想成为你这样的人。

  可是这还不够,如果让对方少了畏惧之心,对方就会生出取而代之,鸠占鹊巢的野心。所以要恩威并施,先要做到让对方“畏威而慕德”,接着才是安抚。

  安抚又分好多种,褚遂良提出来,“信为国之本,以信义而抚戎夷”。

  姜万钧觉得应该还要加上一条,武力威慑不能丢。

  褚遂良的想法没有错,但他忽略了一点,不守规矩的人永远都存在,当“信义”和“利益”冲突的时候,往往“利益”更容易占据上风,如果不保持武力威慑,便无法维护“信义”。

  大隋就犯了这个错误,一开始的时候恩威并施,分化拉拢做得很好。但是慢慢便懈怠了,杨广一次又一次施恩与突厥,结果却让突厥人变得愈发骄纵,直到不能制。

  不过姜万钧不会反驳褚遂良的观点,有些东西他心里明白就好。

  接下来几天,姜万钧每次处理政务的时候,褚遂良都会在一旁安静的坐着看书。

  姜万钧不缺想法,天马行空的想法不要太多,但都是碎片化的,不够系统,也不够精简,这就造成他想要让底下人明白他的意思需要很大的篇幅去解释。而有了褚遂良就不一样了,褚遂良非常善于抓住重点,往往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的关键。语言精炼,而且有时候能够举一反三,提出一些很有建设性的思考,即便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原因不够全面,但是却能激发姜万钧的灵感。

  姜万钧太需要这样一个人了,就好像找到了一个翻译和编辑。

  这一日下午,姜万钧去视察金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