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高阳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 没有改变的少年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绍兴十二年的临安城气象渐显,毕竟宋室南渡已十五个年头。

  临安城坐南朝北,大抵有遥望远在北方的故都汴京城的意思,

  就像临安城的名字,临时安置之地,又称为“行在”,无论皇帝和群臣是不是真的随时想还于旧都,或者继续南逃,总之这是个态度问题,必须表明得清清楚楚,

  须教天下人知道,皇帝和群臣志在旧国,不是怂包。

  大内皇城在全城最南端的凤凰山麓,一应官府、厢坊尽在皇城之北,群臣包括皇帝上朝,走的都是后门,时人称为“倒骑龙”。

  当然,皇帝走的是正中的和宁门,出和宁门向北,便是临安城南北中轴线的十里御街。

  这条长街时下还未大修,仍是泥路,唯有皇帝出行时,才会铺一层黄沙,意思意思。

  寻常时候,这条长街便成了喧闹的自由市场,贩夫走卒、引车卖浆,瓦斯勾栏、三教九流。

  绍兴十二年很特别,因为今年的立春在春节之前,而下一个立春则要到明年的春天,这很少见,称之为“无春年”。

  无春年当然不好。

  从绍兴十一年到绍兴十二年的这个春节,临安城的气氛很不寻常,

  那位在北方屡战屡胜,威震天下,时常捷传临安城,令朝野振奋的大英雄,武胜定国军节度使,于绍兴十一年十月十三日因谋反罪下狱,

  初时证据并不十分充足,至多判个流刑,官家对大理寺的上奏一概“留章不出”,第二次拜相已四个年头的秦桧善解上意,立刻将负责岳飞案的御史中丞何铸撤下,换了监察御史、右正言万俟卨。

  万俟卨奏称,大将出身行伍,谋利而不讲道义,惧死而不畏法,高官显贵,子女玉帛,私欲已极,当令其知逗留军期者罚,战败者诛,不听令者斩,使众武将有所惧。

  如岳飞父子、张宪等,当诛。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皇帝御笔,诛。

  钦此。

  ……

  ……

  “这个时代很危险的,你可得保护好我。”

  绍兴十二年是“无春年”,但春天还是会来,已经有了几分“暖风熏得游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