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明末金手指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六章 进击的商品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批布料推出,直接使得陕西境内的土布被最大限度的压价,甚至根本卖不出去。比起做工差劲的土布,纺织布的品质和手感要高级得多,价格更是低的惊人。
那么好的布匹,以前至少可以卖出土布的三倍价钱。奈何在张弘斌的意见下,这样的布匹只是土布的半价。上市当天,被疯抢殆尽,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第二批也在火热纺织之中,对棉花的收购也在火热进行。
很多农民都看到了商机,二话不说回去改了不少土地种棉花,陕西也不是种不了棉花,他们相信棉花收成了之后,自己家的收入绝对比种粮食要多得多。更别说,张弘斌这边有不少粗粮补充进来,粮价一直不高,当然也不会低。
吃到了甜头之后,商人立刻开始陆陆续续过来,寻找张弘斌合作开办纺织厂。张弘斌让专业的统计员统计之后,批准了三十多家的纺织厂和五家缫丝厂。产品也不仅仅是棉布,涵盖了麻布和丝绸之类的布匹制品。
面对越来越饱和的市场,张弘斌启动了宏观调控机制,其实他也说不好这算不算是宏观调控。一则安排和宣传女工就业,让她们可以在工厂做工,并且规劝不让女子出来工作的家庭。效果不是很好,但还是有不少女子进入了工厂,如此就好,只需要第一个月领了薪水,那么不让女儿去工作的人,只怕不少都会悔青了肠子。
张弘斌就是要确保,土布被挤兑的情况下,那些必须要依靠织布来补充家用的女子,可以凭借着一双巧手来养家糊口。也让那些失去了土布市场,以至于生活变得艰苦的家丁,能够再次富裕起来。
同时,组建了纺织品联合会,所有的纺织厂必须要入会。其根本存在的价值,就是统一市场价值,不要出现内部价格战的现象,确保每一个入会会员都能够获得了利润。同时也会统计大秦的布匹所需和产能之间的关系,确保在大秦内部有足够的布匹出售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出口到大明或者周边的各个地区。
到了1852年的六月,第一批商品已经开始朝着四面八方输送了出去。价钱不变,完全是价格崩坏级别的。最多

(本章未完,请翻页)